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2016年有可能是海上風電發展的“轉折年”。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楊本新表示,經過“十二五”期間的孕育和成長,海上風電目前具備了規模開發的條件和基礎。
憑借風力資源豐富、發電利用小時數高、不占用土地、適宜大規模開發等特點,海上風電正成為風電發展的重要方向。在近日召開的“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國際海上風電高層技術論壇”上,專家表示,制約海上風電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環境、技術、質量、政策等,并在一定時間內長期存在。如何在“十三五”期間推動海上風電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將是整個風電行業面臨的重大考驗。
“十二五”期間,中國風電行業整體上實現高速發展,并網裝機規模達到1.29億千瓦。新增裝機容量逐年增加,風電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也逐年提高。與此同時,起步較晚的海上風電卻發展緩慢。
根據我國《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投入運行的風電裝機容量要達到1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900億千瓦時。其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然而,實際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海上風電累計裝機100萬千瓦,遠遠沒有完成規劃目標。